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管单位: 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甘肃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部门: 《西部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68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2-1204/R
邮发代号: 54-7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甘肃
出版地区 甘肃
订购价格 196.00
杂志荣誉 首届中国中医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西部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甘肃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甘肃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4-6852
- 国内刊号:62-120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首届中国中医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优秀期刊三等奖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 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必要时应作统计学处理。
2 文题 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3 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及邮政编码列在作者姓名后面。如多位作者之间用“,”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开。如:周 兰1,叶 赤2,王 红1,赵 涛3(1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50;2 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甘肃 兰州 730050;3 甘肃省中医院整复骨科,甘肃 兰州 730050)。文稿的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应说明;通讯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请在摘要前注明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4 摘要 本刊所有栏目须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个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符。
5 关键词 在中、英文摘要之后附上3~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使用最新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主题词表》中所列的词,且必须用全称;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
6 栏目字数要求 论著、专题、方药、论坛、动态等栏目的论文正文字数限6 000字内,报道栏目的论文正文字符限3 000字以内。
7 中、英文缩略语 文稿应尽量少用缩略语,以避免影响阅读文章的流畅性。一篇文稿一般不宜使用超过5个缩略语,4个汉字以下(含4个汉字)的医学名词一般不用英文缩略语。4个汉字以上的名词需用英文缩略语代替者,应在文稿第一次出现英文缩略语时,前面先写出中文及英文全称,英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中文缩略语则加注在中文全称后,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8 统计学符号 本刊执行GB3358 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表示。同时注意以下要求:
①均数±标准差用(χ±s)表示,其中均数和标准差均用英文小写、斜体;
②t检验的“t”用英文小写、斜体;
③F检验的“F”用英文大写、斜体;
④χ2检验的“χ”用希腊字母小写、斜体;
⑤相关系数以r表示,用英文小写、斜体;
⑥概率以P表示,用英文大写、斜体。
9 表和图 分别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按先见文后见表(图)的原则排列。每幅表(图)均应冠有表(图)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表(图)下方的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表(图)中所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
10 参考文献 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的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角标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末。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1]张延昌,杨扶德,田雪梅,等.《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注解[J].甘肃中医,2004,17(12):11-12.
[2]潘文.中医温病方剂手册[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158.
11 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物名词》(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12 数字 本刊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测量数据按GB/T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有关有效数字的规定取有效位数,尽量作统计学处理。
13 分点叙述层 请参考本刊各栏目的格式或采用1、1.1、1.1.1、1.1.1.1。
14 计量单位 执行GB3100 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厘米水柱(cmH2O)为计量单位。
15 其他注意事项
①本刊可对来稿进行文字修改、删减,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
②文稿所涉及的课题如获国家或部、省级、市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应以脚注形式于文稿首页左下方说明,如“××基金资助项目(基金号××××)”,并附有关审批机构或部门审批证明(复印件)。
③为了确保来稿具有科学的严肃性,维护本刊的声誉和读者的利益,来稿切勿一稿两投或内容不变稍改文题、内文而分投。一旦发现一稿多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内拒绝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
④本刊辟有绿色通道,对院士、国家资助项目、博士生文章等予以优先审稿、发表,投稿时请在文章中注明。
⑤凡来稿在接到本刊电子邮箱自动回复后3个月内未接到处理通知的作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其它期刊,请先与8本刊联系。
⑥本刊目前实行网上邮箱投稿,不接收纸质文稿。
⑦向本刊投稿均视为接受本刊稿约约定。
⑧来稿录用后,本刊将酌情付稿酬,并赠送本期刊物2册。
⑨我刊所载论文已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华艺数据库收录,如您强烈反对您的论文被录入上述数据库,请提出特别申明。
西部中医药杂志影响因子
西部中医药杂志发文量
西部中医药杂志总被引频次
-
中医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研究进展
通过总结分析相关文献,从病因、古方及自拟方的治疗和辨证分型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及分析了近10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李如辉;张华;宋贵杰 刊期: 2007- 11
-
应用大承气汤治疗重度小儿肺炎体会
曹某,男,1岁7个月,1996年1月10日15时就诊.患儿咳嗽气喘,痰多,每日午后开始发热,后渐升,至夜半始降,天明热去.在卫生室诊为支气管肺炎,用青霉素等药输液及对症治疗3天未效来诊.......
作者:刘传法 刊期: 2003- 04
-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谈
认为人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主要与能否掌握养生规律有关.提出了以调节精神,顺应四时,保持脏腑气血充盛,尤应注意保养肾之精气等一套完整而全面的养生方法.掌握并推广这些方法对提高民族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志荣 刊期: 2009- 01
-
从冲任论治乳腺增生病
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从乳腺增生与冲任失调及冲任与肝、肾的关系2方面探讨了冲任失调是乳腺增生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上以调摄冲任为主要大法,临床上以蔡氏妇科育肾调周法为主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毕丽娟 刊期: 2010- 05
-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体会
笔者近年来潜心于风湿、类风湿疾病的研究,有了点滴见解.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沉寒型、郁热型、湿毒型、瘀滞型、肝肾不足型及播散型6类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钦 刊期: 2008- 11
-
新疆昌吉地区238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目的:探讨新疆昌吉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23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证候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所有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高的证候是寒哮,其次是虚哮和热哮;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增加,哮喘的......
作者:玛丽亚;孙学健;严兴海 刊期: 2013- 12
-
中医康复配合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43例报告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配合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3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锁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配合中医早期康复治疗包括传统中医理筋手法、中药熏洗并指导患者主动康复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35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8~13周.患侧肩部功能恢复情况:优30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无伤口感染、骨不连、钢板弯曲松动、肩锁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
作者:邓宾;伍中庆;吴宇峰 刊期: 2006- 08
-
何首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理入手,对何首乌的机制研究进行阐述及评价,指出何首乌能通过多途径抗动脉粥样硬化,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杨阿妮;于妍;杨宝平;吴荣;罗向霞 刊期: 2016- 09
-
单纯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MS)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IR)的一组症候群,包括肥胖、血脂紊乱、糖代谢紊乱、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组分.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代谢综合征的每个组分都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笔者在筛选代谢综合征病人的过程中发现,单纯性肥胖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较体重指数正常的健康人在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IR)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小琼 刊期: 2008- 11
-
中药坐浴及美皮康银离子辅料换药对肛周脓肿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坐浴及美皮康银离子辅料换药对肛周脓肿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肛周脓肿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煎剂坐浴后美皮康银离子辅料伤口换药,对照组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后用呋喃西林纱条换药。比较2组疗效及术后第1、3、7天换药时疼痛情况和伤口渗液情况,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7.5%,对照组为6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金杰;李建中;郭震;沈平;施捷 刊期: 2015- 01
动态资讯More >
- 1 女性特发性胸推棘突骨膜炎的手法治疗及预防
-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58例护理体会
- 3 腹腔镜术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9例
- 4 傅元谋教授运用五苓散剂量探微
- 5 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药对经验介绍
- 6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 7 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氨茶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2例
- 8 咳痰净胶囊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 9 中药治疗老年性便秘74例疗效观察
- 10 柴胡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儿童手足口病50例
- 11 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病50例
- 12 补脑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VEGF含量的影响
- 13 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护理经验
- 14 抗衰Ⅰ号方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
- 15 某医院临床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 16 温肾健脾法治疗糖尿病心得
- 17 健康教育路径化护理在VSD治疗显微外科感染创面的效果
- 18 淫羊藿苷对人牙周膜细胞OCN表达水平的影响
- 19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70例临床观察
- 20 心脉疏膏穴位贴敷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