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国研三代TKI奥雷巴替尼又一适应症获批,开启耐药CML治疗新征程
时间:2023-11-22 10:07:47
2023年11月17日,亚盛医药宣布其核心产品奥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克®)用于对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和/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成年患者的适应症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图1)。这是继2021年奥雷巴替尼获批用于伴有T315I突变的耐药CML-CP或加速期(AP)患者后的又一适应症获批。此次新适应症的获批,为更多的耐药患者带来了希望。
中国CML患者亟需更有效药物克服耐药困局
TKI的出现彻底改变了CML患者的治疗模式,开启了肿瘤靶向治疗时代1,但仍有5%~10%和20%-30%的患者会发生原发和继发性耐药2。发生耐药的原因可能是BCR-ABL1依赖性的,如:BCR-ABL1激酶区突变、过表达或扩增,也可能是非BCR-ABL1依赖性耐药3。对于这部分耐药的CML患者,目前国内暂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这些患者存在着明显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持久高效,安全耐受!国产原研三代TKI奥雷巴替尼突破CML耐药瓶颈
奥雷巴替尼是国产原创1类新药,可有效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野生型及多种突变型(T315I、E255K、G250E、H396P、M351T、Q252H、Y253F)的活性4,于2021年11月在中国获批上市,打破了中国伴T315I突变耐药CML患者长期无药可医的困境,填补了国内临床治疗空白。
本次新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HQP1351CC203研究5令人鼓舞的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奥雷巴替尼在一代和二代TKI耐药和/或不耐受的CML-CP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n=144),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奥雷巴替尼治疗组和现有最佳治疗(Best Available Treatment, BAT)对照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事件生存期(EFS)。研究结果显示,奥雷巴替尼相比对照组显著延长了患者的EFS,达到了主要终点。
突破困境,硕果累累!奥雷巴替尼广受医生和患者认可
奥雷巴替尼作为“中国智造”,是国内首个且唯一原研第三代BCR-ABL1抑制剂,对多种点位点突变、无突变及复合突变有突出效果,突破了耐药CML的治疗瓶颈,解决了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奥雷巴替尼曾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及“突破性治疗品种”,且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和“审评快速通道”资格和欧盟的“孤儿药“资格,获得了国内外监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奥雷巴替尼连续6次入选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口头报告,充分体现国际血液学界对其疗效和安全性的认可;且纳入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及2022年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推进了血液科临床医生规范化治疗进程;并作为国家鼓励创新标杆品种纳入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增加了药物的可及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造福更多患者。
展望
亚盛医药首席医学官翟一帆博士表示:奥雷巴替尼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在此次新适应症获批研究中展现出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奥雷巴替尼全球临床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其在这一患者群体的重大突破。秉承“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一使命,我们将积极推进奥雷巴替尼在该适应症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与此同时,奥雷巴替尼将拓展更多的适应症,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