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冬令进补有“膏”招 传统养生成年轻人“新宠”
时间:2024-01-05 11:12:16
“研三那年我就感觉压力大,疲劳、失眠、精神状态差,做事力不从心。听说,亚健康人群吃点膏方能增强体质。”今年27岁的李妍早在一年前就加入“膏粉”一族,尝试各种养生膏方。26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天津市2023年度膏方节大型宣传活动盛大开幕,李妍跟许多慕名而来的“膏粉”一样,早早就预约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的专家号,期待专家给她开膏方,调理身体。
据统计,天津市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及29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了26日的大型膏方节宣传活动。活动采取主会场和分会场同时进行的方式。主会场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会场在各公立中医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290家医疗机构同步开展活动。
据了解,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加强三级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2021年12月,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天津市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3年3月,印发《天津市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促进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促进全过程、重大疾病防治全过程、疾病诊疗全过程。
“正值冬令时节,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此时举办膏方节活动,向群众宣传膏方调补,恰逢其时,在冬季开展膏方服务,对慢病患者、亚健康人群、康复期患者等重点人群具有重要意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金贵院长表示。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汤毅介绍,自古中医药就是人们预防疾病、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的不二之选,长期以来,膏方在中国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认同与发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体现未病先防思想,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等综合情况量身精心组方。随着全民治未病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在北方人也逐渐重视用膏方调补,尤其是年轻人和上班族。
据了解,目前热衷中医调补的“膏粉”多为18至45岁之间城市人群,尤以女性占多数。这个人群因长期面临各种压力,以免进入亚健康状态,需更重视科学调适。膏方体积小而疗效稳定持久,便于携带、贮藏,服用时口感好且人体易吸收,因此已成为该人群调治疾病的优良手段。
“膏方是针对个体状况、体质状态而制定的,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膏方主要有增强体质、防病治病、补虚扶弱等功效,小孩、妇女、上班族等都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服用膏方对症调理。”汤毅向记者介绍,现在冬令进补,建议用补气膏方、活血膏方、补阳气膏方。气虚、阳虚和血瘀的人最适合冬季用膏方调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