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SCI大类分区与小类分区的划分及区别
时间:2024-01-23 09:30:08
SCI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主要在分区标准和分区依据上有所区别。大类分区是按照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划分,具体方法是将各大类的SCI期刊按照3年平均影响因子,将前5%划为该类1区(最高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其余为4区。大类分区是将期刊按照自定义的13个学科所做的分区,包括Top期刊。而小类分区则参照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汤森路透公司制定)分区,分区与JCR已有学科分类体系一致。JCR将收录的SCI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各学科类别按照期刊IF降序,平均划分为4个区(各占25%)。
SCI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主要有以下区别:
分区标准:大类分区基于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将期刊按照自定义的13个学科进行划分。而小类分区则参照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汤森路透公司制定)分区,与JCR已有的学科分类体系一致。
分区依据:大类分区依据的是3年平均影响因子,将期刊按照影响因子的大小进行划分,包括Top期刊。小类分区则按照JCR中所有期刊的IF降序划分,每个学科类别平均划分为4个区。
综上所述,SCI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在分区标准和分区依据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大类分区更注重学科的整体性,而小类分区则更注重期刊的具体研究领域和学科特性。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应该更加重视小类分区。这是因为小类分区更加细致,更能反映期刊在具体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和水平。同时,小类分区与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的分区一致,具有更高的国际认可度和权威性。在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高校中,通常会要求科研工作者在一定的小类分区中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因此小类分区对于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评价和职称晋升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大类分区也可以作为参考,特别是在学科交叉或综合性研究领域,可以更好地反映期刊的整体影响力和学术价值。因此,在选择投稿期刊时,科研工作者应该综合考虑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的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期刊进行投稿。
如需更多SCI分区相关知识,可以查阅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相关说明,或者咨询相关机构或人士获取更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