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重磅消息!“1小时血糖”正式写入IDF指南,8.6/11.6成为糖尿病诊断新标准!

时间:2024-04-10 15:57:04

2024年3月28日,《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关于负荷后1小时血糖诊断中度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立场声明》于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期刊重磅发布!

 

立场声明收集总结了40多年来有关“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1小时血糖(下文简称“1-h PG”)”对于中度高血糖(IH)和2型糖尿病(T2D)的诊断证据,正式提出1-h PG用于高血糖诊断的新标准:

 

➤1-h PG≥8.6 mmol/L(155 mg/dL):被认为患有IH,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并鼓励参与糖尿病预防计划。

 

➤1-h PG≥11.6 mmol/L(209 mg/dL):被认为患有T2D,应复查确认诊断,然后转诊给予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为什么将“1-h PG”纳入到高血糖诊断?——当前诊断标准存在诸多不足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估计,2021年,全球有5.37亿人患有糖尿病,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7.83亿人。此外,2021年,估计有5.41亿人伴有糖耐量受损,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7.3亿人。

 

立场声明指出,现有的诊断标准,如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OGTT 2小时血糖(2-h PG)可能无法及时识别出处于糖尿病发展早期阶段的个体,导致漏诊一些血糖水平已经升高但尚未达到诊断阈值的人群。

 

并且,传统的诊断方法可能无法准确预测个体发展为T2D或其并发症的风险,例如,仅使用FPG或HbA1c可能无法充分反映个体餐后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此外,由于对FPG或2-h PG的血糖水平的依赖,可能导致对IH和T2D的诊断延迟,从而错失了早期干预的机会。例如,以现在的标准糖耐量正常但1-h PG升高的个体,而这些人群可能已经存在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抵抗的问题。

 

鉴于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需要一种更敏感、更实用的方法对IH和T2D进行准确预测,以便进行早期预防或治疗。

 

“1-h PG”在预测糖尿病及并发症方面具有哪些价值?

 

立场声明指出,在过去的40年里,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已经证实,在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的人群中,1-h PG相比FPG、HbA1c和2-h PG在预测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包括死亡)方面具有更高的价值。

 

例如,1-h PG能够识别出正常糖耐量但具有发展T2D高风险的人群;高1-h PG水平与更差的代谢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相关;高1-h PG水平能够预测微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致命性冠状动脉疾病和死亡风险的增加;高1-h PG水平能够识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囊性纤维化相关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和肝纤维化风险。

 

表1 1-h PG≥8.6 mmol/L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不良结局相关


2-h PG提示糖耐量正常,还需不需要评估1-h PG?

 

需要!立场声明指出,NGT患者1-h PG≥8.6 mmol/L(155 mg/dL)对预测T2D进展、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囊性纤维化相关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和具有危险因素个体的死亡率具有高度准确性。

 

MPP和以色列GOH研究对比了1-h PG和2-h PG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净预测值。在上述两项研究中,1-h PG的敏感性明显更高,特异性略低。1-h PG≥8.6 mmol/L并伴有IGT的个体发生微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死亡率的风险最大,这可能表明1-h PG水平的升高,相比IGT的出现能更早地将风险个体识别出来。

 

为什么2-h PG 正常,1-h PG却升高?

 

立场声明指出,从正常葡萄糖稳态到T2D的自然病程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β细胞功能代偿期。在这个阶段,由于胰岛素抵抗增加,β细胞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第二阶段:β细胞功能维持但质量减少期。此阶段β细胞仍能保持一定的功能,但β细胞数量开始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逐渐下降。

 

➤第三阶段:β细胞功能不可逆损害期。这是病程的最后阶段,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响应能力不可逆地受损,胰岛素分泌无法维持血糖稳态,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展。

 

整个过程可能持续十多年,在此期间,FPG和2-h PG水平可能仍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研究发现,具有高1-h PG的NGT个体β细胞的葡萄糖敏感性已出现受损,但由于尚存足够的β细胞和第二时项胰岛素分泌,仍然维持了NGT状态。随后,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的丧失导致IGT和逐渐明显的T2D。

参考资料:ergman M, Tuomilehto J.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1-hour post-load plasma glucose for the diagnosis of intermediate hyperglycaemia and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24 Mar 25: 111636.DOI: 10.1016/j.diabres.2024.111636, PMID:3853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