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小心发了套刊,职称评审会被禁评三年,如何避坑呢?

时间:2024-06-06 09:56:07

在学术的世界里,论文发表无疑是衡量学者研究实力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尺。不论是孜孜求学的学生,还是传道授业的教师,亦或是其他领域的探究者,都深知每一次论文的发表都凝结了无数的心血与努力。从最初的选题构思,到笔耕不辍的撰写,再到最后的投稿等待,每一步都需谨慎而行,因为这其中充满了未知与变数。特别是在选择期刊投稿这一环节,更是需要十二分的审慎与明智。

在这个信息繁杂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提防那些不那么透明的期刊类型,因为不少中介并不会对作者坦诚相待,甚至有的还会故意混淆视听。

(一)电子期刊的迷思

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作为期刊发行的两大形式,各有特点。电子期刊虽起源于网络,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没有实体存在。事实上,很多电子期刊也会推出纸质版。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电子期刊与“无实体”划等号。

在推荐电子期刊时,一些中介往往会选择性地隐瞒信息,只有在作者主动询问时才会透露真相。当然,这里并不是说电子期刊的质量就一定低劣,相反,有些电子期刊的学术水平相当高,甚至被知名数据库收录。但问题在于,市场上存在着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电子期刊,甚至有些单位因为担忧其质量而将电子期刊一概拒之门外。

(二)假刊的陷阱

假刊和套刊虽然常被相提并论,但它们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现象。假刊,顾名思义,就是并不存在的期刊。它们往往由某些机构或公司凭空捏造,通过精美的网站和吸引人的刊名来诱骗作者投稿。这些假刊的名字听起来往往非常诱人,而且收费低廉,因此在一段时间内竟然也能风生水起。

(三)套刊的诡计

相比之下,套刊则更加狡猾。随着各单位对期刊真实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套刊应运而生。它们会利用已有的知名期刊的刊名和影响力,在另一个平台上重新包装出版。这些套刊在内容上可能与原版期刊大相径庭,但刊名却如出一辙,极具迷惑性。有的套刊会整本替换稿件,有的则只会部分替换或增加稿件,然后重新排版印刷寄给作者。这种刊物极难分辨真假,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套刊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我们只需牢记一点:凡是仅限于特定平台收录的期刊,都应视为套刊。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全盘否定这些期刊的发表价值,也不是要指责那些推荐这些期刊的中介。我只是希望作者们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所投稿的期刊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作为从业者,我始终认为,告知作者所有可能的风险和情况是我们的责任。而最终的决定权,永远应该掌握在作者自己的手中。这需要作者们在了解所有必要信息后,做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