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实证论文中“结果”至“结论”的升华:三种精妙写法
时间:2024-07-29 10:01:53
在实证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研究结论并非数据结果的简单复述,而是对数据深入分析后的高度概括与理论提升。然而,遗憾的是,不少论文在处理“结果”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时显得生硬,直接将数据结果作为结论呈现,忽略了二者之间必要的逻辑桥梁。这种做法不仅削弱了论文的深度与广度,也影响了其学术价值。因此,构建从“结果”到“结论”的有效过渡,对于提升实证论文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借鉴C刊论文的成功经验,归纳出三种研究结果向研究结论过渡的精妙写法,以供参考。
一、以前因变量为引,深化结论内涵
通过剖析前因变量的深层作用机制及其理论意义,可以有效地将研究结果引向更为深远的结论。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维度入手:
1. 机制剖析法:深入分析前因变量如何导致特定结果,揭示其背后的逻辑链条。例如,在探讨制造业规模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时,指出“大象经济”效应如何导致大规模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进而割裂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的联系。这种写法不仅解释了研究结果,还赋予了其深厚的理论根基。
2. 文献对比法:将本文研究的前因变量与其他相关文献中的类似变量进行对比分析,突出本文研究的独特贡献。比如,通过对比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型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不同影响,强调前者在成本节约和知识外溢方面的优势,从而深化了研究结论。
二、以结果变量为基,拓展结论视野
聚焦于结果变量,探讨其多方面的意义与影响,是另一种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深刻结论的有效策略。具体做法包括:
多维度分析:在阐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结果变量可能带来的多方面效应。例如,在探讨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时,先概述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再指出超额薪酬差距的问题,最终揭示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治理作用。这种写法不仅展现了研究的全面性,也增强了结论的说服力。
三、融合多元理论,提升结论高度
将多种相关理论融入分析框架,为研究结果提供多维度的理论支撑,是实现结论升华的又一途径。具体步骤如下:
理论对话:针对研究问题涉及的多种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将本文研究结果与这些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以离婚模式研究为例,通过对比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自然演化论和总体异质性理论对“倒U型”离婚曲线的解释能力,揭示出中国夫妻离婚模式的独特性及其背后的社会变迁因素。这种写法不仅展示了研究的理论深度,也提高了结论的普适性和解释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结果”到“结论”的过渡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作者运用巧妙的分析策略与深厚的理论功底。无论是以前因变量为引、以结果变量为基,还是融合多元理论进行阐释,都旨在将研究结果提升至更高的理论层次和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因此,写作者在撰写实证论文时,应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以期在学术界留下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