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揭秘生物钟:环境信号如何调控表观遗传
时间:2024-12-26 14:38:12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环境信号对生物钟的影响已成为生物学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最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晓研究团队在《Trends in Cell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pigenetic Control of Circadian Clocks by Environmental Signals”的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环境因素如何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调控生物钟基因的表达。这一研究不仅为理解生物钟的运作原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也为未来的生物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文章首先回顾了生物钟在粗糙脉孢菌和哺乳动物中的保守运行机制,强调了其在不同物种间的广泛适用性。生物钟是生命体内部维持时间顺序的重要机制,它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调节生理活动。然而,生物钟的精准运行离不开复杂的调控网络,其中表观遗传修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着,文章详细讨论了光照、温度、营养及代谢分子等环境信号如何影响染色质的修饰,进而调控生物钟基因的表达。例如,光照作为最主要的环境信号之一,可以通过激活特定的转录因子,改变染色质结构,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而温度、营养状态等其他环境因子,也能通过不同的分子途径,与生物钟系统相互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生物钟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表观遗传调控在此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文章还指出,尽管当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许多前沿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不同环境信号是如何精确地协调和整合,以实现对生物钟的精细调控?此外,表观遗传修饰的具体分子机制及其在生物钟调控中的角色也需要进一步阐明。这些问题的解答将为理解生命体的适应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刘晓研究团队的工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环境信号如何调控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全面框架,也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突破性发现,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带来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