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突破医学难题!纳米药物助力白血病治疗
时间:2024-12-26 14:58:20
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犹如一颗难以捉摸的暗星,挑战着现代医学的智慧与勇气。这一疾病不仅因其侵袭性的病变位置而令人畏惧,更因传统治疗手段的局限性而成为患者和医疗工作者共同的难题。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病毒仿真纳米药物的出现为攻克这一难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希望,它仿佛是一束光,穿透了长久笼罩在CNSL治疗上的阴霾。
病毒,自然界中的微小生命体,拥有着独特的结构与功能,尤其是其表面特有的囊膜蛋白结构,赋予了它们精准识别并侵入宿主细胞的能力。正是这份天赋异禀的特性,激发了科学家们无限的灵感——为何不模拟病毒的结构与功能,创造出一种非致病性、却能高效递送治疗药物的“仿生使者”呢?于是,病毒仿真纳米颗粒应运而生,它们如同古代传说中的“特洛伊木马”,巧妙地避开了人体的防御机制,将治疗的希望直接送入病灶深处。
这一创想的实践,源自于对病毒功能蛋白的深入探索与巧妙模仿。通过精心设计的肽序列,科学家们成功构建出既安全又高效的仿病毒纳米颗粒。这些纳米级的药物载体,不仅保留了病毒侵染细胞的“钥匙”——特异性结合能力,还摒弃了其致病的本质,转而携带着能够精确打击癌细胞的基因药物,实现了从“以毒攻毒”到“以智取胜”的华丽转身。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难点在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这使得许多有效药物难以到达病灶区域。而病毒仿真纳米药物则凭借其独特的穿膜特性,能够穿越这道天然屏障,直击隐藏于大脑或脊髓中的白血病细胞,为CNSL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这不仅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还极大地减少了对正常脑组织的潜在伤害,体现了精准医疗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纳米技术的日新月异,这类病毒仿真纳米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它们不仅在形态特征上趋于多样化,更在用途上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无论是作为化疗药物的载体,还是作为基因治疗的传递系统,病毒仿真纳米颗粒都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肿瘤治疗领域大放异彩,为CNSL乃至其他类型癌症的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尽管道路仍漫长且充满挑战,但病毒仿真纳米药物的研究无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不仅代表了医学领域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更是人类智慧对抗疾病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颗曾经暗淡的星辰将在医学的天空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更多患者的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