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泡脚虽好,这5类人泡需小心!

时间:2025-04-25 16:18:41

在民间,素有“热水泡脚,赛吃补药”的说法。泡脚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式,备受许多人青睐,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等诸多益处,让忙碌一天的人们能在温热的水中舒缓身心。然而,就像许多养生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一样,泡脚虽好,但也有一部分人群需要谨慎对待,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不得不提的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神经和血管病变较为常见。他们的足部感知温度的能力往往会下降,对水温的敏感度不如常人。这就导致在泡脚时,很容易因为无法准确判断水温而烫伤。一旦烫伤,伤口又极其容易感染,而且愈合速度缓慢。因为高血糖环境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一个小小的烫伤可能就会引发严重的足部感染,甚至发展成糖尿病足,严重时面临截肢的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泡脚时一定要格外小心,最好先用手腕内侧试水温,确保温度适宜,并且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

静脉曲张患者同样要谨慎泡脚。这类患者的静脉瓣膜功能出现问题,血液本就容易淤积在下肢,导致腿部静脉迂曲、扩张。热水泡脚时,温热的刺激会使下肢血管进一步扩张,虽然短时间内可能感觉舒适,但随后会导致更多的血液淤积在下肢,加重腿部肿胀、酸沉的症状,而且长期如此,还可能促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增加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所以静脉曲张患者泡脚要慎重考虑,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的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属于需谨慎泡脚的群体。当双脚浸入热水中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大量的血液会涌向下肢,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这可能会造成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比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发作的情况;而脑动脉硬化的患者,也容易因脑部缺血而引发头晕、头痛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这类患者在泡脚时要控制好水温和时间,并且身边最好有人陪伴,以防出现突发状况。

脚部有外伤或者皮肤病的人群也不适合随意泡脚。如果脚部有伤口,泡脚容易引发感染,破坏原本的愈合环境,使伤口不易恢复,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炎症。而像足癣等皮肤病患者,热水泡脚可能会刺激皮肤,导致瘙痒、破损加重,同时真菌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滋生繁殖,使得病情反复且难以治愈,所以这类人群应先积极治疗伤病,等到恢复后再合理泡脚。

还有儿童也不宜经常泡脚。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器官和系统都较为稚嫩。经常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影响孩子足部的发育,因为高温会改变足部韧带、肌肉等组织的生长环境,长期下来不利于足部正常形成和骨骼发育,偶尔泡泡脚无妨,但切不可过于频繁,要把握好度。

泡脚虽然是一种不错的养生保健方式,但以上这五种人群一定要谨慎为之,清楚认识到自身身体状况与泡脚之间的关联,避免因不当泡脚而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在享受泡脚带来的放松的同时,更要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