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医生职称战:为何又爱又恨?揭秘!

时间:2025-05-15 09:37:03

在医疗行业,卫生评职称无疑是一场备受瞩目的“硬仗”,这场硬仗既承载着医生们的职业期待,又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困扰,使得医生们一边忍不住抱怨,一边又死死攥着不放。

从现状来看,卫生评职称的过程繁琐复杂。医生们平日里忙于救治病患,在临床一线承担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然而评职称时,却要面对科研论文、课题项目、继续教育学分等多重任务。撰写科研论文并非易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构思、实验、数据分析以及撰写修改,这对于已经疲惫不堪的医生来说是巨大的负担。而且课题申请竞争激烈,资金有限,许多医生为了凑科研项目绞尽脑汁却可能屡屡碰壁。继续教育学分的要求也让他们需要在繁忙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这些都让医生们叫苦不迭。

评审标准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之处也引发医生们的不满。部分指标过于侧重科研成果,而相对忽视了临床实践能力。有些医生在临床一线兢兢业业多年,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精湛的医术,能够很好地服务患者,但在科研方面可能因为缺乏资源和时间而成果寥寥,这就导致他们在职称评定中处于劣势。这种偏向使得医生们质疑评审标准的公平性,觉得自己多年的临床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尽管抱怨声不断,医生们却对卫生评职称依依不舍。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职称与医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职称的晋升往往伴随着薪资的提升、福利待遇的改善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更高的职称意味着在医疗领域更大的话语权,能够参与更高级别的学术交流和医疗决策,这对于医生的职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例如,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不仅在收入上有显著差异,还能获得更多的学术研究机会和资源,这是许多医生梦寐以求的。

职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医生专业能力的一种社会认可。在患者眼中,高职称的医生往往代表着更可靠、更权威的医疗水平。对于医院来说,职称结构也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重要指标,医生职称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医院的形象和竞争力。所以,为了在医院中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环境,为了得到患者和社会更广泛的认可,医生们即便对评职称的过程有诸多怨言,也只能咬着牙坚持下去。

卫生评职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虽然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关部门也在不断调整评审标准,试图更好地平衡科研与临床能力的评价。随着政策的优化,未来有望出现更合理、更公正的评审机制,这也让医生们在抱怨的同时怀揣着一丝希望,期待通过这场“硬仗”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医疗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应有的荣誉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