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常用药错用成毒?揭秘安全用药法!

时间:2025-05-15 14:25:06

在日常生活的角落里,总有一些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事物,药物便是其中之一。今天要聊的这种常用药,它在许多人的家中药箱里占据一席之地,被广泛用于缓解各种疼痛与不适,它就是布洛芬。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一旦用错,它就可能化身为潜藏于体内的“慢性毒药”,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凭借着出色的解热、镇痛、抗炎功效,成为了众多人在感冒发烧、头痛脑热、关节疼痛时的首选。当我们遭遇身体不适,体温升高,或是被疼痛困扰时,一颗布洛芬下肚,往往能迅速驱散阴霾,让身体重回舒适状态。它在缓解女性痛经方面,也堪称“救星”,为无数女性减轻了每月一次的痛苦煎熬。可正是由于它如此常见且容易获取,人们渐渐忽视了它背后隐藏的风险,对它的使用也越来越随意。

超剂量服用,是许多人常陷入的误区。有时候,为了快速缓解疼痛,或是觉得病情稍有反复就自行加大药量,远超出说明书规定的安全范围。殊不知,布洛芬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大剂量的摄入会极大地加重肝脏负担,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就像一台原本正常运转的机器,突然被塞入过量的任务,零件不堪重负,迟早会出问题。而且,超剂量服用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从轻微的恶心、呕吐,到严重的胃溃疡、胃出血,一步步蚕食着身体的防御底线。

长期滥用布洛芬,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一些人只要身体有点小疼小痛,就习惯性地吃布洛芬,把它当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但人体自身有着复杂的调节机制,偶尔的疼痛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合理应对才能解决问题。长期依赖布洛芬抑制疼痛,不仅会掩盖病情,让真正的病因被忽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会使身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导致日后需要越来越大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进而陷入恶性循环。同时,肾脏作为代谢废物排出的重要器官,也会在长期药物刺激下功能受损,影响体内水盐平衡与毒素排泄。

除了用量和时长的问题,不恰当的联合用药也暗藏风险。布洛芬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时,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与某些抗凝血药合用,会增加出血风险;与部分降压药同服,可能影响血压控制效果。一些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本以为能增强疗效,却不知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埋下了健康隐患,让身体处于危险的边缘。

特殊人群使用布洛芬时更需谨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他们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常人不同。孕妇服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儿童脏腑娇嫩,过量或不当使用易出现不良反应,老年人则因身体机能衰退,药物在体内代谢缓慢,更容易蓄积中毒。这些特殊群体在使用布洛芬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切不可盲目跟风用药。

了解完这些风险,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布洛芬呢?首先,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与用法,按疗程服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服药期间,密切关注身体反应,一旦出现异常不适,立即停药并就医。其次,避免与其他药物随意混用,如有需要,先咨询药师或医生。再者,特殊人群用药前一定要寻求专业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布洛芬虽是生活中常见的“救急先锋”,但用错就会成为危害健康的“慢性毒药”。我们要摒弃对它的随意态度,以科学、严谨的方式对待每一次用药,这样才能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让小小的药片成为健康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