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职称新规落地!医生薪资大变革解析

时间:2025-05-16 09:24:31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深化改革,职称评价体系作为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与贡献的重要标尺,其调整与优化一直备受关注。近期,针对医生高级职称薪资结构的新规正式落地,这一变革不仅关乎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更是对医疗行业激励机制的一次重要调整。为此,我们特邀医疗管理专家李华(化名),深入剖析此次改革背后的逻辑与深远影响。

李华指出,长期以来,医生高级职称评定往往侧重于科研论文发表、科研项目主持等硬性指标,而相对忽视了临床实践能力、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软性指标。这种“重科研轻临床”的倾向,导致部分医生为了晋升而偏离主业,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患者健康。新规的出台,正是为了纠正这一偏差,通过更加全面、公正的评价体系,激励医生回归医疗本质,提升服务质量。

薪资结构作为职称评定的直接反馈,其调整无疑成为此次改革的重点之一。李华解释道,新规下,医生高级职称的薪资不再单纯依据职称高低,而是更加注重个人贡献、工作业绩及岗位责任。这意味着,那些在临床一线默默奉献、技术精湛、深受患者好评的医生,将有机会获得更高的薪酬回报。同时,对于科研能力强、学术成果突出的医生,也有了更多元化的评价渠道和相应的激励措施,确保各类人才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薪资结构调整并非简单的“加薪”或“减薪”,而是一种结构性优化。李华强调,改革旨在打破“大锅饭”现象,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通过引入绩效工资、岗位津贴、项目奖励等多种激励方式,使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表现、专业技能、服务态度等紧密挂钩,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除了薪资结构的调整,新规还对职称评定流程进行了简化与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增强了评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李华认为,这一举措有助于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让真正有能力、有贡献的医生脱颖而出。同时,也鼓励医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医疗行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薪资结构调整也不例外。李华提醒,在推进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医护人员的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政策细节,确保改革平稳落地、取得实效。此外,还需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医护人员正确理解改革意图,消除误解与顾虑,形成共识与合力。

医生高级职称薪资结构的调整,是医疗行业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是对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认可与尊重,更是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规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公平、高效、充满活力的医疗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将逐渐成型,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