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夏季茶饮配方指南:天然草本帮你轻松过三伏

时间:2025-05-27 11:12:06

夏天就像个热情过头的朋友,太阳一晒,人容易心烦气躁,身子像灌了铅一样沉,喉咙还时不时冒火。这时候,一杯量身定制的草本茶饮,不仅能降温解暑,还能悄悄调理身体的小毛病。今天分享几款适合成年人和湿热体质者的茶饮,从清热解暑到安神助眠,对症喝准没错!

一、清热解暑茶:三伏天的“灭火器”

1. 荷叶扁豆饮

材料:鲜荷叶半张(干荷叶10克)、扁豆花5克、芦根10克、冰糖少许。

做法:荷叶剪碎,与扁豆花、芦根一起沸水冲泡,焖10分钟后加冰糖调味。

适合谁:一晒太阳就头痛、出汗多、小便发黄的人。鲜荷叶的清香能打开毛孔散热,扁豆花和芦根则像“小水管”,把体内热气顺着尿液排出去。

2. 西瓜翠衣凉茶

材料:西瓜皮(白色部分)200克、金银花5克、薄荷叶3片。

做法:西瓜皮切块煮水10分钟,加入金银花和薄荷叶,放凉后饮用。

适合谁:上火咽喉痛、口干舌燥的“暴躁星人”。西瓜皮在中医里叫“西瓜翠衣”,清热不伤胃,搭配金银花和薄荷,喝起来像给喉咙敷了片清凉贴。

二、祛湿健脾茶:给身体“抽湿机”加把劲

1. 四神茯苓茶

材料:茯苓10克、山药片10克、莲子10克、芡实10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水煮30分钟,滤渣后当茶喝。

适合谁:湿气重到舌苔厚、大便黏马桶的“懒人党”。茯苓和芡实像两把小刷子,一个负责刷走湿气,一个负责加固脾胃防线。

2. 藿香陈皮饮

材料:藿香5克、陈皮3克、炒薏米10克、生姜2片。

做法:薏米提前炒至微黄,与其他材料一起煮15分钟。

适合谁:食欲差、总感觉肚子胀的“没胃口星人”。藿香的香气能唤醒“罢工”的脾胃,炒薏米和生姜则像暖宝宝,中和了祛湿食材的寒性。

三、安神除烦茶:一键切换“静音模式”

1. 酸枣仁百合茶

材料:酸枣仁10克(捣碎)、干百合10克、茯苓5克。

做法:酸枣仁先煮20分钟,再加入百合、茯苓煮10分钟。

适合谁: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心慌气短的“失眠党”。酸枣仁是中医界的“天然安眠药”,百合和茯苓这对搭档则负责平息心火,喝起来像给大脑盖了层凉丝丝的云朵被。

2. 玫瑰合欢茶

材料:玫瑰花5朵、合欢花3克、枸杞10粒。

做法:所有材料沸水冲泡,加盖焖5分钟。

适合谁:压力大、动不动就发脾气的“易燃易爆人群”。玫瑰花和合欢花就像情绪调节师,一个疏肝解郁,一个安抚躁动的神经,枸杞则默默给身体充电。

喝前必看:这些禁忌别踩雷

孕妇慎用:比如薏米、益母草等可能影响胎气。

虚寒体质注意:清热类茶饮(如西瓜翠衣茶)可以加两片生姜调和寒性。

喝对时间:祛湿茶建议上午喝,借助阳气提升效果;安神茶适合睡前2小时饮用。

夏天喝茶就像给身体开窗通风,选对配方才能事半功倍。湿热体质的朋友可以每天换着喝,普通人每周喝3-4次就能感受到变化。如果症状严重,还是要及时找医生把脉开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