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医疗科普新规解读:未经报备不得擅自开个人账号,合规科普的正确姿势
时间:2025-05-28 09:38:55
各位医疗界的同行们,最近是不是都被“科普报备”这事儿刷屏了?别慌,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唠明白这个新规到底咋回事。
先给大伙吃个定心丸:“政策红线划在哪?”简单来说就一句话——未经单位批准,别想自己偷偷开科普账号。比如你在医院上班,想下班后开个抖音号讲健康知识,现在必须先打报告。这可不是领导故意为难,而是全国都在收紧的风向标。上海早在2025年3月就出了负面行为清单,明确禁止医生擅自用职务身份开个人账号。四川更直接列出10条禁令,连直播带货、AI生成内容都上了黑名单。说白了,现在做科普就像开车上路,必须先考驾照(报备),否则分分钟扣分罚款。
“为啥突然管这么严?”这里有三层逻辑。第一,患者容易被误导。比如网上有人说“喝醋能软化血管”,看着像医生科普,实际可能是保健品广告。第二,医院怕担责。要是医生个人账号说错话,单位也得背锅。第三,AI冲击波。现在有些医生直接甩出AI生成的“医学知识”,但算法可能推荐错误内容,最后还得医生背锅。所以各地才祭出大招,把科普纳入职称考评,既要有量又要保质。
重点来了!“报备流程到底咋操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找单位要申请表,填清楚平台名称、内容方向;第二步,医务科或宣传科审核,主要看有没有违规风险,比如涉及虚假宣传、商业合作;第三步,通过后签合同,明确权责。别嫌麻烦,这就像手术前的核对清单,出事了能分清责任。
要是不按规矩来?后果可比想象中严重。轻则内部通报批评,重则行政处罚。上海有个医生未经报备开直播卖保健品,直接被暂停执业三个月。更扎心的是,现在各地卫生系统都联网,违规记录跟着档案走,评优晋升直接黄灯预警。
合规科普的正确姿势 记住这三个锦囊:
单位背书是金钟罩:以医院官方账号发科普,既规避风险又能导流患者
内容审核双保险:先AI初审再专家复审,敏感词自动过滤
商业禁区绕道走:想带货?先签正规合作协议,且不能和医疗业务挂钩
说句实在话,政策虽严但并非扼杀创新。就像做手术讲究无菌原则,科普也需要规范护航。与其抱怨条条框框,不如把这当成升级打怪的攻略——把合规流程玩转明白了,既能攒足职称加分,又能树立个人品牌,这才是医疗自媒体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