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从药剂师到阶下囚:阚全程的医疗扩张神话与崩塌

时间:2025-06-12 10:02:26

1984年8月,一个21岁的年轻人从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毕业,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药剂科。没人能预料,这个说话轻声细语的药师阚全程,会在三十年后成为中国医疗界最富争议的“扩张舵手”,最终因违纪违法黯然落幕。

药剂师的逆袭:从配药台到权力中心

在药剂科的十五年里,阚全程完成了职业人生的第一次蜕变。他白天调配处方,夜晚攻读河南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硕士,35岁便跃升为副院长——这个纪录至今仍是河南省三甲医院最年轻副院长的标杆。2000年三校合并后,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更名为郑州大学一附院,阚全程的舞台随之扩大。2008年,45岁的他正式执掌这家医院,开启了被称为“医疗大跃进”的九年任期。

他的扩张策略堪称激进:床位如搭积木般从1900张暴增至1万张,年营收从6.8亿元飙升至95亿元,职工人数突破万人。到2021年他离任时,郑大一附院已长成“日均吸金6000万”的庞然大物,年营收高达218.78亿元,相当于某些地级市全年财政收入。这种“超级医院”模式虽带来规模效益,却也埋下资源虹吸的隐患——就像一棵过度生长的巨树,其阴影下的小草难以获得阳光。

双面院长:业绩光环下的争议

在阚全程的治下,郑大一附院被称为“亚洲最大医院”,但争议始终如影随形。他推崇的“规模即竞争力”理念,将医院变成医疗界的“沃尔玛”:用庞大接诊量摊薄成本,用尖端设备吸引患者,却也让基层医院陷入“技术空心化”困境。有业内人士比喻,这种模式如同“抽水机”,将全省疑难重症患者和医保资金源源不断抽向省会,而阚全程正是这台机器的总设计师。

2018年,他的职业生涯迎来转折。从医院院长升任河南省卫健委主任,权力版图从单一医院扩展至全省7800余家医疗机构。此时的他手握医保资金分配、重大项目审批等核心权力,却也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双重身份中逐渐迷失。值得注意的是,2020-2021年间他罕见地同时兼任省卫健委主任和郑大一附院党委书记,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安排,为其后续被查埋下伏笔。

崩塌时刻:扩张神话的终结

2025年,河南省纪委监委的一纸通报为阚全程的职业生涯画上句点。这位曾创造“床位神话”的掌舵者,最终因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回溯其轨迹,扩张战略与权力集中构成了危险的组合:医院规模扩张需要政策倾斜,而政策制定权又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闭环就像“自我喂养的怪兽”,当监管缺位时,腐败风险便呈指数级增长。

在医疗反腐深化的背景下,阚全程案被视为行业“刮骨疗毒”的典型案例。他主导的超级医院模式虽短期内提升了医疗资源供给,却也暴露了“重规模轻质量”“重效益轻公益”的结构性矛盾。如今郑大一附院面临的挑战,恰是中国医疗改革困境的缩影——如何在效率与公平、增长与可持续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比单纯追求床位数字更有价值。

从药剂师到阶下囚,阚全程的人生抛物线警示着:当医疗被异化为生意,当公益让位于政绩,再辉煌的扩张神话终将崩塌于时代的审判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