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肠道健康与血脂调控的双重突破:粗粮如何成为便秘与高甘油三酯人群的饮食密码
时间:2025-06-20 15:48:02
西安交大全球健康研究院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粗粮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和血脂代谢的双重益处。这项纳入249名受试者的分析发现,偏好粗粮的便秘患者不仅肠道菌群结构更优,其血甘油三酯水平也显著低于偏好细粮者(降幅达统计学差异,P=0.015)。更值得关注的是,研究通过食物频率问卷建立数学模型推算:若每周以粗粮替代细粮3次、5次或10次,高甘油三酯血症风险可分别降低48%、67%和89%。这相当于将装满甘油三酯的容器每日抽走半杯水,持续一年后容器将空出三分之二——这种具象化的改变,让代谢调控变得可感知。
机制解析:从肠道蠕动到血脂代谢的蝴蝶效应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如同肠道“清道夫”,其吸水性可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壁加速蠕动。研究显示,这种物理刺激不仅能改善便秘,还能通过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优化肠道菌群结构。这些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后,可抑制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关键酶活性,形成“肠道-肝脏轴”调控通路。
更精妙的是,膳食纤维与胆汁酸的结合作用减少了胆固醇重吸收,迫使肝脏调动更多胆固醇储备生产胆汁酸,间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这一过程如同在体内建立“代谢收费站”,每通过一份粗粮纤维,就征收一份脂质代谢税。
精准实践:粗细搭配的黄金法则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可采取阶梯式调整策略:
基础版(每周3次):将早餐白粥改为燕麦粥,午餐白米饭混入30%糙米。这种程度的调整相当于给代谢系统安装“缓冲垫”,既避免肠道不适,又能激活脂蛋白酶活性。
进阶版(每周5次):在面食中掺入荞麦粉,用玉米面替代50%小麦粉制作馒头。此时膳食纤维摄入量可达25克/日,接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上限值。
强化版(每周10次):采用全谷物闭环方案,如藜麦饭、黑米粥等。研究提示,这种强度调整可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丰度提升2.3倍,而这类菌株已被证实具有分解胆固醇的能力。
风险规避:粗粮饮食的三大误区警示
1.“全粗粮崇拜”陷阱:完全摒弃细粮可能导致矿物质吸收障碍。建议采用“三三制”——粗粮占主食总量1/3,胃肠脆弱者优先选择小米、燕麦等低敏品类。
2.加工方式误区:粗粮饼干的脂肪含量可能高达30%,远超普通馒头。真正有效的食用方式是蒸煮等低温处理,保留胚芽中的γ-氨基丁酸等活性物质。
3.忽视个体差异: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需警惕高GI值粗粮(如糯米),可优选青稞、莜麦等低升糖指数品类,既能改善便秘又避免血糖波动。
协同干预:超越饮食的立体防控网
虽然研究证实粗粮替代可显著改善血脂,但专家组特别强调综合干预的必要性。对于甘油三酯水平>5.6mmol/L的重度患者,饮食调整需配合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这种组合方案可使甘油三酯下降速度提升40%。此外,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如每周3次鲑鱼摄入)与粗粮形成营养协同,其EPA成分可增强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将甘油三酯分解效率提升至单一饮食干预的1.8倍。
这项研究的深层启示在于:通过精准的饮食干预,我们不仅能缓解便秘这类功能性症状,更可能撬动全身代谢网络,实现从局部到系统的健康升级。对于兼具便秘与高甘油三酯风险的人群而言,粗细粮的科学配比正在成为预防代谢综合征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