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多地严查执业药师挂证乱象

时间:2025-06-26 09:48:10

近日多地药品监管部门针对执业药师执业资格真实性开展专项核查,一张覆盖三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监督网正在收紧。执业资格这本"行业身份证"的真实性,正成为守护群众用药安全的关键防线。

挂证乱象的显微镜下

所谓挂证,即执业药师将资格证书违规注册在非实际工作单位的行为,如同将个人身份证借予他人使用。此次专项行动中,北京某连锁药房曝出5名注册执业药师实际未参与日常处方审核工作,其考勤记录显示每月实际在岗时间不足8小时,相当于普通上班族半日工作量。上海徐汇区某社区药店更出现"一人双证"的离奇现象,同一执业资格证号竟同时在相距20公里的两家机构备案。

北京:数字背后的监管穿透力

首都药品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交叉比对发现异常线索,将医保结算系统、人员考勤记录、处方审核日志三个独立数据库进行碰撞分析。结果显示朝阳区某商业综合体周边500米范围内,6家不同品牌药店的处方审核记录均指向同一执业药师签名笔迹,这种近乎科幻的场景映射出现实监管漏洞。最终查实的28例违规行为中,涉及连锁企业总部质量管理体系缺陷的占67%,暴露出企业内控机制形同虚设。

上海:智慧监管的精准打击

黄浦江畔的智慧药监系统展现出惊人效率。通过AI视频分析系统捕捉到某药店连续三个月处方审核环节无真人操作,药品监管码追踪系统则显示该店销售的处方药流转路径存在异常。更值得关注的是查获的"证书租赁中介"产业链,这类灰色服务商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构建虚拟交易网络,其业务范围已渗透至长三角地区。查处的典型案例中,某执业药师年度违规获利金额达其正常薪资的2.3倍,相当于每月额外获取一部新款智能手机的价值。

广州:连锁反应的行业震动

羊城药品零售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某上市连锁企业因旗下12家门店存在挂证行为,股价单日跌幅达4.7%,市值蒸发约相当于其年度净利润的80%。监管部门创新实施的"执业药师人脸识别打卡系统"已在全市3800余家药店铺开,系统每天生成8万余条动态验证数据,构建起全天候的执业监督网络。值得玩味的是,专项整顿后全市执业药师真实在岗率提升至91%,处方药违规销售投诉量下降43%,数字变化折射出监管实效。

整治风暴中的行业新生

这场覆盖超一线城市的监管行动释放出明确信号:医药分开改革背景下,执业药师的专业价值正被重新定义。部分企业已开始调整用人策略,某外资药企将执业药师薪酬体系与专业服务量挂钩,建立"处方审核绩效模型",使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溢价幅度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行业协会同步推出的继续教育云平台,三个月内注册人数激增2.3万,相当于新建30个标准大学教室的承载量。

当监管利剑斩断灰色利益链,行业生态正在发生微妙转变。北京同仁堂某直营店试点"专家型药师"坐诊模式,单店慢性病用药指导服务量环比增长155%;上海第一医药推出"家庭用药档案"增值服务,签约客户复购率提升至76%;广州健民医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直报系统,累计收集有效数据1.2万条,为临床研究提供珍贵素材。这些创新实践印证着:当执业资格回归专业本质,医药服务的价值创造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