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酒精肝的致命信号与自救

时间:2025-07-15 15:22:42

肝脏,这个默默承担着人体500多项功能的“化学工厂”,一旦因酒精的长期侵蚀而罢工,引发的健康危机往往悄无声息却致命。当你的身体反复出现乏力到连起床都费力、低烧缠绵不退、右上腹如被钝器重击般隐痛时,这可能是肝脏发出的最后求救信号——尤其当这些症状与“每天半斤白酒”的饮酒习惯叠加时,死亡风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

酒精如何将肝脏推向崩溃边缘?

每天250毫升高度白酒(约半斤)的摄入量,相当于让肝脏持续浸泡在浓度超标的化学溶剂中。酒精进入人体后,90%由肝脏代谢,其分解产生的乙醛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脂肪肝——好比肝脏被厚厚的油脂包裹,但持续刺激会导致肝细胞大面积坏死,逐步演变为肝炎、肝硬化,最终像被砂纸反复摩擦的皮革般硬化萎缩。更可怕的是,这种损伤具有隐匿性,当肝区疼痛、乏力等症状明显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三大高危症状背后的肝脏警报

1.乏力:被掏空的能量仓库

不同于普通疲劳,肝病引发的乏力如同“身体被拔掉电源”——即使长时间休息也无法缓解。这是因为肝脏损伤后,糖原合成与能量转化功能严重受损,肌肉和神经得不到足够“燃料”,同时毒素堆积进一步抑制细胞活性。若伴随食欲骤减、看到油腻食物就反胃,则提示胆汁分泌异常,消化系统已受牵连。

2.低烧:免疫系统的血色烽火

持续37.5-38℃的低烧,实则是肝脏对抗病毒或酒精性炎症的挣扎。当肝细胞大量坏死,释放的坏死因子会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类似感冒的发热反应。但普通退烧药对此无效,反而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3.肝区痛:神经末梢的绝望嘶鸣

位于右上腹肋骨下方的闷痛或刺痛,是肝脏肿胀牵拉包膜神经的结果。严重时疼痛会辐射至右肩胛骨,如同有人用钩子从内部拉扯脏器。这种疼痛在饮酒后加剧,夜间平卧时尤为明显,提示肝脏可能已出现纤维化病变。

从“酒精依赖”到“肝癌倒计时”的四步深渊

第一阶段(脂肪肝):肝脏变胖但沉默,体检可能仅显示转氨酶轻度升高;

第二阶段(酒精性肝炎):细胞坏死引发炎症,出现黄疸、腹水,死亡率骤升至20%;

第三阶段(肝硬化):肝脏萎缩变形,门静脉高压导致呕血、肝性脑病;

第四阶段(肝癌):突变细胞失控增殖,5年生存率不足12%。

逆转生死线的自救策略

立即执行“戒酒铁律”:哪怕肝硬化初期患者,严格戒酒可使5年生存率提升至60%。配合以下措施:

肝脏CT+弹性检测:比B超早6-12个月发现纤维化,费用约500-1000元;

营养干预:每日蛋白质摄入不低于1.5g/kg体重(如60kg者需90g),优选乳清蛋白与深海鱼;

毒素阻断:服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补充谷胱甘肽,中和酒精代谢毒素。

此刻,你体内的肝细胞或许正在批量凋亡。但值得庆幸的是,肝脏是人体唯一具有强大再生能力的器官——只要在70%以上肝组织受损前停止酒精攻击,它仍可能逐步自我修复。选择权,永远在酒杯放下的那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