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糖尿病预防:三大人群的健康密码

时间:2025-08-05 17:34:41

在撰写糖尿病预防相关的健康科普文章时,医护人员需要兼顾专业性与传播性,尤其面向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特殊群体时,更需注重内容的适配性。以下是创作过程中需重点把握的要点:

一、精准锚定人群需求差异

针对老年人:需强调糖尿病与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共病管理的关联性。例如解释"胰岛素抵抗"时,可比喻为"门锁生锈导致钥匙开门困难",建议通过每天30分钟快走(相当于散步3公里)来改善代谢。数据上可引用《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的警示。

孕妇群体需侧重妊娠糖尿病筛查的重要性,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简化为"喝糖水测身体代谢能力",并提醒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1-16kg(约相当于两袋大米的重量)。引用世界糖尿病基金会数据:妊娠糖尿病产妇未来10年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7倍。

儿童预防要突出家庭饮食管理,用"彩色餐盘法则"代替营养素配比概念,建议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2小时(相当于两部动画片的时长)。可提及《儿科杂志》研究:每周饮用1份含糖饮料的儿童肥胖风险提升55%。

二、风险表述的梯度设计

采用"红黄绿灯"分级警示体系:红灯行为如"长期空腹血糖>7mmol/L(相当于血管泡在糖水里)“;黄灯预警如"偶尔吃高GI食物”;绿灯习惯如"选择全麦面包替代精面食"。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的"每餐蔬菜占餐盘1/2"可具象化为"两个拳头大小的量"。

三、干预措施的具象转化

运动建议需量化:对老年人推荐"太极拳+靠墙静蹲组合",解释"靠墙静蹲时大腿肌肉消耗血糖,如同海绵吸水";孕妇适合"泳池漫步",水的浮力可减轻体重负担;儿童可采用"1小时户外游戏=消耗1杯奶茶热量"的等式。血糖监测频率可比喻为"给身体做定期体检",老年人每周2-3次,妊娠期孕妇需每日4次(三餐后+睡前)。

四、认知误区重点破除

针对"吃苦瓜降糖"的民间说法,需说明"膳食纤维延缓糖吸收≠治疗作用";对孕妇"吃糖多必然得糖尿病"的恐惧,要解释"胎盘激素影响胰岛素工作才是主因";儿童家长常误认"瘦孩子不会得病",需强调"隐形肥胖通过腰围/身高比>0.46即可预警"。

五、情感共鸣点的植入

老年人板块可加入"为孙子保存健康相册"的激励话术;孕妇部分设计"给宝宝第一份礼物是稳定血糖环境"的情感纽带;儿童预防可引入"做家庭健康小卫士"的角色扮演。文末宜采用"三个一"行动建议:老人记1个血糖值、孕妇做1次产检咨询、孩子学1个营养口诀。

专业内容传播本质上是用医学语言重构生活常识,需在确保指南依从性的前提下,将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等术语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最终实现健康知识从专业领域向大众认知的有效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