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写作技巧】文献引用的三种形式与六个原则
时间:2024-06-13 09:54:44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文献引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恰当的文献引用不仅能准确展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更能体现作者的学术严谨性和科研道德。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文献注释的三种形式及其背后的基本原则。
一、文献注释的三种形式
文献注释主要囊括了论文正文中的引用、解释性的注释,以及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列表这三种形式。从位置上看,参考文献通常固定列于论文末尾,格式一致,易于识别。而引用和注释的位置则相对灵活,取决于论文类型及期刊风格。引用一般强调“一引一标”,即每次引用都需明确标注出处;注释则分为解释性和引文性两类,前者多对某一观点或概念进行解释,后者则与引用相似,多出现在论文正文中,用于标明引用的具体内容。
尽管文献注释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它们之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随着学术期刊的发展,一些期刊开始将引用、注释和参考文献合并处理,不再进行严格区分。而学位论文则更倾向于将注释放在论文中,直接引用也时有出现,并在文末列出详细的参考文献列表。不同期刊和学科对于文献注释的处理方式各有特色,作者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二、文献注释的基本原则
在引用文献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六个基本原则:
(一)紧密相关性
论文引用的文献应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以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若引用文献与论文主题关联度不高,将影响论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二)证明充分性
引用文献应能充分证明论文的观点和结论。若引用文献与论文主题相关度不高或引用数量不足,将导致论文的证明效力下降,甚至影响论文的学术价值。
(三)时效性
时效性反映了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一般而言,论文引用文献的时间应控制在三至五年内,以确保研究的时效性和新颖性。若引用文献过于陈旧,将降低研究的创新性和价值。
(四)分布层次性
文献的层次性体现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文献的层次性,如C刊文献、中文核心期刊文献、普通期刊文献等。一篇论文应引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文献,以提升论文的学术价值。
(五)类型全面性与平衡性
参考文献的类型应全面且平衡,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书籍、网络文献、论文集等多种类型。在引用文献时,应避免单一类型的引用,以确保文献类型的全面性和平衡性。同时,不同类型的文献在数量上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使论文的文献引用更加美观和协调。
(六)期刊灵活性
不同期刊对于文献引用的具体要求存在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关注期刊的灵活性。作者应根据期刊的具体要求调整文献引用的方式和数量,以确保论文的学术规范性和可读性。
三、总结
文献注释的写作规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学术素养和科研道德,更是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准确的文献引用和规范的注释格式能够提升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因此,作者应重视文献注释的写作规范,遵循相关原则和要求,确保论文的学术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