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他汀类药物使用,这些细节必须知晓!
时间:2025-01-03 17:16:36
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的背景下,高血脂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药物中的“老将”,其疗效和安全性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少患者因忽视了一些关键细节,导致药效未能充分发挥,甚至产生了不良反应。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他汀及非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使用要点,帮助大家更安全、更有效地管理血脂水平。
让我们来了解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正确的剂量至关重要。过量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等副作用;而剂量不足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降脂效果。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处方,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服用。此外,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以确保药物安全性。
除了剂量控制外,服药时间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他汀类药物建议晚上睡前服用,因为人体自身的胆固醇合成主要发生在夜间。但具体服药时间还需根据药物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定,最好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
在用药期间,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习惯有助于提高药物效果,降低血脂水平。特别是对于肥胖型患者,减重对改善血脂状况尤为关键。
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贝特类药物和烟酸衍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血脂代谢途径,有时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不过,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前务必经过专业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药物与食物可能会影响他汀类药物的吸收或代谢。例如,葡萄柚汁能显著增加某些他汀的血药浓度,从而增加副作用风险。因此,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最好避免摄入葡萄柚及其制品。
关于药物存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多数药物需存放在干燥阴凉处,远离儿童触及范围,并注意检查有效期。过期药物不仅失效,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无论是他汀还是非他汀类降脂药物,正确使用都是保证疗效的关键。从剂量控制到服药时间,再到饮食调整,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同时,定期体检监测血脂变化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药物,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