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5大卫生职称申报禁忌,千万别踩!

时间:2025-05-09 17:54:48


卫生行业,高级职称评审是众多专业人士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关卡。然而,不少申报者由于对评审规则和细节的忽视,导致材料出现问题,甚至直接被拉黑,错失晋升机会。今天,就来详细说一说这 5 个千万不能碰的“死亡操作”。

操作不当之一便是材料的虚假编造。有些申报者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在业绩成果、科研项目参与情况等方面弄虚作假。比如虚构一些并未参与的医疗项目,或者夸大自己在团队中的实际作用。评审专家都是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他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审核流程。一旦发现材料存在虚假信息,不仅本次评审必然失败,还会给申报者的个人信誉带来极大的损害,在行业内也会留下不良记录,可谓是得不偿失。

第二个容易踩雷的操作是材料的不完整性。高级职称评审所需的材料繁多,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基本信息、学历学位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记录、论文著作、科研成果、临床案例分析、教学经历证明以及工作业绩总结等。有些申报者可能因为粗心大意或者对要求理解不够透彻,遗漏了部分关键材料。例如,忘记附上某些重要培训的结业证书,或者在提交论文时没有将相关的发表证明一并附上。一份不完整的评审材料,就像一座缺少基石的大厦,难以通过评审的严格检验,会让评审专家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申报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材料格式的不规范也是一个常见的致命错误。评审机构通常会对材料的排版、字体、字号、行距、页码设置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有些申报者却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整理材料。比如,使用一些花里胡哨的字体或者不合理的排版方式,使得整个材料看起来杂乱无章,影响阅读体验。还有的申报者在装订材料时,没有按照顺序进行整理,导致内容混乱,评审专家在查阅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梳理,这无疑会给评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也降低了申报者在专家心中的印象分。

忽视材料的时效性同样是大忌。卫生行业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评审材料中的各项内容也都有一定的时效要求。例如,继续教育学分的积累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发表的时间节点也需要符合相应的要求。如果申报者提交的材料中,有过期的证书或者不符合时间范围的学习经历、研究成果等,就会让评审专家质疑其专业知识的更新程度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从而影响评审结果。

一个要避免的操作是材料内容的空洞和缺乏针对性。有些申报者虽然准备了齐全的材料,但内容却泛泛而谈,没有突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比如在工作业绩总结中,只是罗列了一些日常工作内容,而没有深入分析自己在其中解决的关键问题、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以及对学科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在论文写作上,也只是东拼西凑,没有结合实际工作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这样的材料很难在众多申报者中脱颖而出,也无法体现申报者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是对自己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一次全面检验,申报者一定要精心准备材料,避免上述这些“死亡操作”,以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在评审道路上顺利前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