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规培医生的生存困境与突围

时间:2025-07-16 16:25:19

医院走廊的灯光永远亮得刺眼,凌晨两点的监护仪报警声像催命符。规培生林墨瘫坐在值班室的折叠椅上,盯着电脑屏幕里未写完的病程记录,胃里翻涌着便利店冷饭团的油腻感。他的白大褂口袋里揣着两张纸——规培轮转考核表和主治医师报考条件,前者是眼前的生存关卡,后者是远方的海市蜃楼。这个被称作"医学人才孵化器"的体系,此刻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饥饿游戏竞技场。

一、入场券:用青春兑换的赌注

当同龄人在朋友圈晒出环球旅行照片时,规培生的时间计量单位是"科室轮转周期"。每2-3个月就要适应新科室的规则,像游戏玩家被迫切换副本难度。风湿科像慢性磨损的简单模式,而骨科则是需要同时操作五台急诊手术的噩梦难度。每月3200元的补贴,相当于用时薪7.5元的价格出售自己的医学理想——这还不包括那些被默认为"学习机会"的免费加班。

林墨的师兄曾用手术缝合线在值班室墙上挂起倒计时日历,每天划掉一格时都念叨着"离规培证又近一天"。这张盖着红章的纸,是通往主治医师战场的唯一通行证。四证合一的专硕生更是在走钢丝,一旦结业考核失败,学位证会被学校暂扣,成为既非学生也非医生的"医学流浪者"。技能考试虽被称作"考官不会为难",但笔试通过率就像精确计算的淘汰机制,确保只有足够"饥饿"的人才能晋级。

二、丛林法则:血条与蓝条的残酷平衡

张主治查房时的提问总带着陷阱:"小林,你说这个患者该用β受体阻滞剂,那你知道它会让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多少百分比?"正确答案其实藏在昨天扔给林墨的文献里——如果他能在处理完18个入院患者后还有精力阅读的话。这种"教学"本质是生存训练,带教医师们当年也是这么被"驯化"过来的。

80小时周工作时长榨取的不仅是体力,更是认知资源。当林墨在深夜给第五个腹痛患者做触诊时,他的手指已经记不起正常肝脏该有的质地。有经验的规培生发明了"偷师学艺"的生存策略:把典型病例CT片设成手机壁纸,用上厕所的碎片时间记忆;在电梯里堵住副主任医师问问题,因为这是对方唯一无法拒绝的密闭空间。这些野路子成长法,比规培大纲里的教学计划更有效。

三、晋级机制:打怪掉落的随机宝箱

主治医师的报考条件像份精心设计的谜题:需要3篇核心期刊论文,但规培生连实验室门朝哪开都不知道;要求参与50例危重病例抢救,可真正操作时总被住院医挤到监护仪后面。林墨发现,那些提前获得科研机会的幸运儿,往往有个在科教科当主任的"表叔"。

薪酬体系的丛林属性在外科系统尤为明显。同期的规培生小陈轮转到泌尿科后,突然用上了最新款苹果手机——他"恰好"被分到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带教老师"恰好"需要有人整理手术视频数据。这种隐形的资源分配,让规培手册里"同工同酬"的条款显得格外讽刺。

四、复活机制:系统漏洞与玩家智慧

当林墨第三次被护士长骂哭时,护理部的王姐偷偷教他"科室生存密码":帮护士校对输液标签能换取出夜班资格,给行政人员带早餐可以加速病历审核。这些灰色地带的互惠协议,是规培生们自发开发的系统补丁。

最聪明的玩家早已看透游戏本质。林墨的室友放弃了临床路径,转而专攻医院管理岗要求的"规培证+执业证"组合。就像游戏里的转职系统,当多数人挤在主治医师的独木桥上时,有人发现了隐藏的职业通道。

监护仪的滴答声突然变成刺耳长鸣。林墨条件反射般冲向病房,白大褂口袋里两张纸被揉成了皱巴巴的船票——一张驶向名为"主治医师"的应许之地,另一张可能沉没在规培考核的暗礁里。他此刻的每个操作都在被无形系统评分,而这场饥饿游戏最残酷的设定在于:参赛者永远分不清,那些被消耗的青春,究竟是必要的医学成人礼,还是系统运转的廉价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