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疤痕修复的关键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时间:2025-08-05 15:17:13
在皮肤创伤修复的漫长过程中,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涂抹瘢痕膏上,却忽略了真正决定疤痕形态的关键因素——皮肤张力。事实上,减张治疗才是预防疤痕增生的核心手段,其重要性远超瘢痕膏的局部修饰作用。这背后的科学原理,要从人体伤口愈合的力学平衡说起。
皮肤张力的隐形战争
当皮肤受到创伤后,新生的肉芽组织就像刚破土的幼苗,而周围成熟的皮肤则如同坚硬的土壤。伤口两侧的成熟皮肤因弹性纤维的收缩产生持续拉力,这种力量可达正常皮肤的20倍以上。就像拉链被暴力撕开时布料的回缩,张力会使伤口边缘逐渐分离,迫使新生组织不得不通过过度分泌胶原蛋白来"加固"自身,最终形成宽大凸起的疤痕。减张产品(如减张贴或减张器)通过物理性牵拉伤口两侧,相当于给伤口安装"稳定支架",将这种破坏性张力降低70%-80%。
瘢痕膏的局限性:治标不治本
虽然硅酮类瘢痕膏能形成保护膜、软化疤痕组织,但其作用仅停留在表皮层。就像给开裂的墙壁刷涂料,表面虽平整却无法阻止墙体继续位移。临床数据显示,单独使用瘢痕膏对张力性疤痕的改善率不足40%,而联合减张治疗时效果可提升至85%。尤其对于胸背、关节等张力集中部位,瘢痕膏甚至无法阻止疤痕以每月1-2mm的速度扩张。
黄金修复期的力学干预
创伤后的前三个月被称为疤痕形成的"黄金窗口期",此时成纤维细胞像混乱的建筑工人,在张力影响下会无序堆积胶原蛋白。减张治疗通过持续6-12个月的力学调控,相当于给这些工人提供精准的"施工图纸"。研究发现,坚持减张的患者疤痕宽度可控制在1mm以内,而未干预者往往超过5mm。对于剖腹产、甲状腺手术等线性切口,术后立即使用减张器的患者,一年后疤痕美观度评分比仅用瘢痕膏者高3.2倍。
联合治疗的协同效应
理想的疤痕管理应该像组建一支特种部队:减张产品是正面作战的主力军,负责切断疤痕增生的源头;瘢痕膏则像后勤部队,通过保湿和抑制炎症来优化修复环境。临床建议在拆线后48小时内开始减张,2周后再叠加硅酮类产品。这种"先力学后化学"的序贯疗法,能使疤痕成熟周期缩短30%-50%。
从进化角度看,人类皮肤的这种张力特性本是伤口快速闭合的生存策略,但在现代医学追求美观的需求下,主动干预力学环境已成为疤痕管理的革命性突破。下次面对伤口时,不妨记住这个比喻:减张治疗是决定疤痕命运的"地基工程",而瘢痕膏只是最后的"装修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