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甘肃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部门: 《西部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68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2-1204/R

邮发代号: 54-7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甘肃

出版地区 甘肃

订购价格 196.00

杂志荣誉 首届中国中医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西部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西部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甘肃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甘肃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4-6852
  • 国内刊号:62-120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首届中国中医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西部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6期文章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润通口服液中厚朴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润通口服液中厚朴酚的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HypersilODS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7∶43);流速:1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00nm.结果:进样量在0.56~0.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6%(RST2.3%).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润通口服液中厚朴酚的方法可行......

    作者:周钢;李维义;刘其平;张杰 刊期: 2011- 06

  • 气虚血瘀状态下BALB/c小鼠结肠癌血行转移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气虚血瘀证对BALB/c小鼠结肠癌人工血行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血瘀组、肿瘤组和瘀加瘤组.于利血平血瘀造模的第15天经尾静脉接种肿瘤,第28天处死小鼠检测全血黏度、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结果:血瘀组及瘀加瘤组全血黏度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

    作者:楼亭 刊期: 2011- 06

  • 探讨郭振球教授对脑卒中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的临床思维规律

    通过总结郭振球教授治疗脑卒中的经验,论述在脑卒中的治疗过程中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为纲领,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相结合进行治疗.......

    作者:周德生;黄政德;谢雪娇;胡华;王佳君 刊期: 2011- 06

  • 银花痤疮酊制备工艺的探索

    目的:优选银花痤疮酊的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体外抑菌试验及制剂稳定性加权评分作为考察指标,主要考察以下方面:①组方是否合理,能否减少药味;②乙醇渗漉后的药渣是否有必要再用水煎煮提取;③可否加入甘油作为防腐剂;④能否用活性炭脱色.结果:①组方在原方基础上去掉夏枯草等6味药后无显著性差异;②药渣不需要煎煮;③可加入甘油;④不能用活性炭脱色.结论:该制剂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并且质量可控.......

    作者:肖正国;李树君;贾育蓉;张玉琴;柳元杰 刊期: 2011- 06

  • 《黄帝内经》对鼻的认识及其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以中对鼻的诸多论述为对象,就鼻的功能、鼻与脏腑的关系、鼻与经络的关系、望鼻形色诊法、五运六气对鼻的影响5个方面逐一进行探讨.......

    作者:余军 刊期: 2011- 06

  • 谈盗汗用药组方

    从虚实两大方面对盗汗的病因、治疗、用药组方进行了探讨.提出临证时,当结合脏腑实际情况(虚证尤宜)明辨虚实,正确用药,组方选方.......

    作者:李美珍 刊期: 2011- 06

  • 对于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集约化管理的思考

    指出目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以期完善消毒供应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促进其正常运行.......

    作者:郑燕 刊期: 2011- 06

  • 强化医院门诊导医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通过对门诊导医工作的性质、质量的高低、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论述,对现存导医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导医工作服务水平,指导门诊导医工作.......

    作者:张雪霞;苗凤花;马真琴 刊期: 2011- 06

  • 小议古籍膏方治未病

    通过对古籍中膏方治未病,治其未生(养生防病,却老全形);治其未成(救其萌芽,防微杜渐);治其未传(既病防变,截断扭转);病后防复(痊后谨调,养正防复)的论述,对其治未病理论进行整理和总结.......

    作者:林红;沈敏鹤;阮善明;葛桂敏;郑丽萍;李梦婷 刊期: 2011- 06

  • 中医体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通过对中医体质评估系统的描述和具体操作方法的介绍,指出该系统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对设备配置要求低、可视化界面生动形象,可分析受检者生活信息,准确辨识其体质,流程便捷,适合在门诊、体检中心、家庭保健中推广.......

    作者:陈守强;张建民;张梦贺 刊期: 2011-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