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管单位: 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甘肃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部门: 《西部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68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2-1204/R
邮发代号: 54-7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甘肃
出版地区 甘肃
订购价格 196.00
杂志荣誉 首届中国中医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西部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甘肃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甘肃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4-6852
- 国内刊号:62-120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健康教育路径在MED 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后路椎间盘镜(MED)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率、遵医行为、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下降(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马淑珍 刊期: 2012- 11
-
护理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影响
目的:了解护理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调查整理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病历,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护理管理的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未进行管理,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部位分布情况比较,未经管理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率显著高于护理管理患者(P<0.05).结论: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医院内感......
作者:代丽 刊期: 2012- 11
-
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颈复康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蜡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上注重蜡疗的护理方法和程序,能提高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淑英 刊期: 2012- 11
-
两种肠道准备制剂
目的:比较口服健胃清肠合剂和大承气汤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180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对照法分为2组,观察组口服健胃清肠合剂,对照组口服大承气汤.结果:2组均能达到肠道准备清洁标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2组不良反应及耐受度比较差异明显,大承气汤口感较差,易引起恶心、呕吐、腹胀,患者耐受性差.结论:健胃清肠合剂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清洁度高,患者耐......
作者:倪角角;张小仙;高锦莲 刊期: 2012- 11
-
补肾调经方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调经方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达英-35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调经方,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3个月后观察性激素T、LH、FSH、LH/FSH、妊娠等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肾调......
作者:汪雪晴;曾敬 刊期: 2012- 11
-
自拟肾安汤对肾小球肾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拟肾安汤对肾小球肾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分型以自拟肾安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15天为1个疗程,4~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浮肿消失天数、肉眼血尿消失天数、血压降低天数、尿蛋白、尿素氮、肌酐、红白细胞及管型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3%,对照组为......
作者:张珍菊 刊期: 2012- 11
-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组与尼莫地平片组各30例.补阳还五汤组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尼莫地平片组予尼莫地平片口服,2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血管阻力(RI)的变化.结果:补阳还五汤组RI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改善RI方面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邴雅珺 刊期: 2012- 11
-
裴氏黄白散治疗易瑞沙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裴氏黄白散外敷治疗易瑞沙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口服易瑞沙治疗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非小细胞肺癌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裴氏黄白散外敷,对照组采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皮炎平)涂擦,观察2组皮肤反应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第7天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78.1%,较对照组略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
作者:邱玉梅 刊期: 2012- 11
-
点按枕下三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点按枕下三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点按枕下三角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治疗15天后观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眩晕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值显著上升,脉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值......
作者:吴燕;王智明;王爱华 刊期: 2012- 11
-
鼻康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11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鼻康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检验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117例和鼻渊丸对照组(B)86例、鼻炎康对照组(C)62例.试验组服用鼻康胶囊,对照组分别服用鼻渊丸、鼻炎康,依据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来判定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优于鼻渊丸对照组的72.1%,鼻炎康对照组的67.8%(P<0.05).结......
作者:王兰娣;潘文;黄芸 刊期: 2012- 11
动态资讯
- 1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9例
- 2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加活性炭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 3 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150例
- 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进展
- 5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应用
- 6 通心络胶囊加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50例小结
- 7 妊娠恶阻方治疗妊娠呕吐46例小结
- 8 护士美学教育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 9 补阳还五汤治疗心脑疾病疗效机制的研究进展
- 10 《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心得
- 11 祛寒逐风合剂对阳虚型膝骨性关节炎内源性透明质酸水平的影响
- 12 基于络病理论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机探微
- 13 复方白及冲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 14 艾灸在产褥期子宫恢复中的应用
- 15 中医文献语料库自动分词中的新词发现研究
- 16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古代主要妇科医籍治疗恶阻的方药
-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
- 18 余元泰主任医师诊疗特色浅析
- 19 针灸辨证治疗体会
- 20 《标幽赋》补泻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