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西部中医药》杂志原名《甘肃中医》(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有论著:理论论著、临床论著;方药:道地药材、方剂配伍、药理研究、质量分析、制剂工艺、本草新证;陇右医学:敦煌医学、岐黄医学、汉简医学、皇甫谧医学、伏羲文化、陇中骨伤;论坛:学术传承、博士论坛、医史文献、中医文化、教学研究、医疗管理、学术争鸣、杏林留芳、释古博今、医理溯源;专题:丝路医药、民族医药、灾害医学、流行病学、政策法规、调查分析、标准规范、域外汉方;报道:临证经验、衷中参西、特色医疗、临床护理、诊断剖析;动态:前沿探索、研究进展、品墨闻香、译林新意等栏目。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人员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

  《西部中医药》杂志先后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杂志还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

  我刊将以“追求卓越,领先发展,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为发展理念,为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甘肃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部门: 《西部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68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2-1204/R

邮发代号: 54-7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甘肃

出版地区 甘肃

订购价格 196.00

杂志荣誉 首届中国中医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西部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西部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甘肃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甘肃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4-6852
  • 国内刊号:62-120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首届中国中医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西部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9期文章
  • 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CRP、TNF-α、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B型脑利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2组均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BNP、CRP、TNF-α、IL-6含量.结果:2组心功能Ⅱ级、Ⅳ级、Ⅲ级患......

    作者:杨晓霞;丁延虹;杨衍涛;马莉 刊期: 2012- 09

  •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200例、体针组100例,分别采用头体针及体针治疗,1次/d,连续治疗30次.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麻痹指数、麻痹程度.结果:头体针组患者的麻痹指数、麻痹程度明显改善,优于体针组(P<0.05).结论:在传统针刺穴位(体针)的基础上配合头针治疗面神经麻痹比单纯体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作者:杨继若;郭韬;雒成林;王端义;王朝阳 刊期: 2012- 09

  • 《侵权责任法》视角下的医疗纠纷问题探析

    以为主线,探讨如何破解当今社会比较敏感的医疗纠纷问题,依法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民事纠纷.......

    作者:李晓娟;李秀娟;许功文;韩艳 刊期: 2012- 09

  • 通络搽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损伤模型,采用通络搽剂作为治疗药物,从分子生物学、组织形态学、病理学角度研究通络搽剂对大鼠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为该药临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模后按第1天、第3天、第5天3个时相,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采集血液和损伤软组织,观察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结果:白介素1(IL-1)和前列腺素PGE2浓度在第2到第3次测量时相点......

    作者:赵道洲;郑恒恒;李兴国 刊期: 2012- 09

  • 教学语言对中医肛肠病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医肛肠病学教学效果,教师要有效运用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启发性、激励性、针对性和形象性等原则,提高教学质量,以期达到课堂教学理想效果.......

    作者:黄凤 刊期: 2012- 09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酶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不同类型HLD中测定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mALB和RBP水平,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尿NAG水平.结果:各中医证型及西医临床分型HLD组尿mALB、RBP和NAG测定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各中医证型......

    作者:陈后勤;胡纪源;吴君霞;薛明月;刘庆云;马心锋;张杰 刊期: 2012- 09

  • 探讨糖调节受损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增加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76例IGR患者及51例正常糖耐量(NGT)人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浆血糖(OGTT)、空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计算体重指数,检测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值.分析不同IGR患者IMT值的差异性.结果:IGT组及IFG+I......

    作者:高东玲;魏彦红 刊期: 2012- 09

  • 中医全科医学中西医结合实践模式的思考

    探讨中西医结合实践模式在中医全科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中医全科医学应该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原则,培养中西医结合型人才,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社区医疗环境,在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核心,将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数据纳入中医辨证体系,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科学体系.......

    作者:谭智敏;姜建国 刊期: 2012- 09

  • 甘肃省地域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强省的对策研究

    对甘肃中医药文化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制约甘肃省中医药文化强省的突出问题,并就推进甘肃省中医药文化强省提出具体的对策及建议.......

    作者:王志宏;云立新;马得汶;钟鸣;刘腾龙 刊期: 2012- 09

  • 经方特点及临床应用体会

    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从经方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就经方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指导经方的临床用药.......

    作者:贠克强 刊期: 2012- 09